这是一款面向中小学生的趣味编程教育平台,主打移动端创作和学习体验。它通过图形化、Python等编程工具,结合原创动漫剧情和游戏化素材(如植物大战僵尸、我的世界等),帮助8-12岁孩子理解编程核心概念,轻松应对等级考试。平台提供从入门到进阶的完整课程体系,包含在线学习、作品批改、社区分享等功能,支持手机和平板随时操作,让编程学习像玩游戏一样自然。
软件介绍
打开应用,你会发现它的核心功能围绕创造展开。比如在Nemo模块添加图形化作品时,能选择横屏模式设计游戏,自由拖拽角色和素材;Python编辑器则支持实时调试,右侧控制台可以边写代码边看运行效果。课程资源也很丰富——既有直播课和名师答疑,也有原创编程漫画和Steam跨学科内容,比如用代码还原历史事件或解决数学问题。最实用的是主题素材库,直接提供植物大战僵尸的素材包,孩子能快速搭建自己的小游戏,成就感拉满。
软件亮点
首先是剧情化学习,所有知识点都藏在编程猫的动漫故事里,比如用打败病毒怪兽的任务讲循环语句,连抽象的逻辑推理都变得具象。其次是多端联动,手机写一半的代码,回家用电脑版模拟器接着做,进度自动同步。AI批改作业也超贴心,孩子提交作品后立刻获得反馈,还能看到同龄人的高分案例。每节课配了思维导图式把编程思维拆解成分解-模式识别-抽象-算法四步,像搭积木一样容易上手。
软件特色
这里的特色是玩中学细节。比如Python课程会用我的世界方块教坐标概念,图形化编程则把变量变成魔法药水瓶。互动设计也很走心——上课能举手抢答,作品区可以给同学点赞,甚至组团参加线上编程赛。护眼模式会定时提醒休息,还内置了学习报告功能,家长一眼就能看到孩子哪类题型常出错。对零基础的孩子,AI会推荐梯度练习,从拖积木块开始,慢慢过渡到写真实代码。
软件优势
用手机就能完成从学习到创作的全流程,地铁上刷题、课间改代码都很方便。课程融合了数理化等学科知识,比如用编程模拟火山喷发来讲地理,或者用动画解圆周率公式。每节课后都有举一反三挑战,同一个知识点变换三种题型巩固记忆。真人老师+动画场景的双师模式让课堂不枯燥,尤其是知识点穿插在闯关剧情里,孩子会主动想解锁下一集。对教育者来说,后台能一键查看班级学习数据,批量批改作品节省时间。
软件点评
用户反馈最多的是孩子不排斥,很多家长提到以前坐不住的孩子现在会主动琢磨代码逻辑。课程设计确实花心思——每章节用漫画角色引入问题,学完立刻动手实践,比如做完植物大战僵尸同人游戏,自然就理解了事件监听。缺点是低年级孩子需要家长辅助理解任务描述,但社区里的教程视频能弥补这点。它把编程从枯燥技能变成了创造工具,适合想培养逻辑思维但怕孩子失去兴趣的家庭。